首衡高碑店市场激活 “百公里鲜蔬经济圈”

互联网
2025
07/18
09:52
分享
评论

清晨 6 点的定兴县北庄头村甘蓝田,菜农正将甘蓝装车;40公里外的涿州北泽畔村菜心大棚,岑小拾夫妇已完成采收。这两批蔬菜2小时内就能抵达首衡高碑店市场,随后分流至京津冀各地。依托市场枢纽与短链优势,定兴、涿州等地特色种植产业蓬勃发展,既让京津冀消费者吃上 “当日鲜”,又让农民实现 “家门口增收”。

定兴县4000多亩蔬菜基地四季常青,甘蓝、豆角等20多种蔬菜供应不断。这些蔬菜的第一站多是 50 公里外的首衡高碑店市场。“从割菜到进市场最多2 小时。” 菜农的话道出核心优势。依托区位条件,定兴蔬菜无需长途冷链,降低成本又保新鲜。首衡高碑店市场通过大数据监测需求,提前对接产地引导种植。商户张华的档口日均交易定兴蔬菜3万斤。短链经济还提升了抗风险能力,去年秋季极端天气时,定兴蔬菜及时补充市场缺口。当地数千人在此就业,收入较外出务工平均增长一倍以上。

涿州松林店镇北泽畔村的78个大棚,每天向京津冀输送6000斤菜心,从采摘到上桌不超14小时。商户马艳2015 年从北京转战首衡高碑店市场,随着北方菜心需求增长,她想建本地基地却遇阻。首衡团队帮忙对接涿州乡镇政府,建起100亩基地,并引入贵州菜农带来技术。如今,清晨4点采收的菜心,8点前进入市场,中午前就能到石家庄、北京商超,傍晚成家常菜。商户李洪峰也在首衡协助下,将在高碑店建250亩菜心大棚。目前,首衡已在周边推动建设6000余亩水叶菜基地。

首衡高碑店市场将传统长流通链压缩为 “田间—市场—餐桌” 短路径。它不仅是交易平台,更是产业组织者,通过大数据匹配供需、对接产地、打通物流。这种模式形成良性循环:市场吸引商户,商户带动产地,产地又强化市场保供。仅定兴、涿州就有上万亩农田纳入供应链,创造超万个岗位。

从定兴甘蓝到涿州菜心,首衡高碑店市场正编织高效 “蔬菜网络”。这里有农民增收的笑脸,有消费者餐桌上的新鲜,更有 “强市场带产地” 的实践,短链经济价值不断延伸。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相关推荐

1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