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到折叠屏手机,三星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。从2008年开启折叠屏技术探索,到 2011年推出首款原型机,再到2019年首款可商用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正式发布,三星凭借 15余年的专业积累,在折叠屏形态创新方面不断突破,一步步奠定了行业领导地位。如今,三星 Galaxy Z Fold7的登场,更是将折叠屏手机的轻薄设计、强劲性能与耐用性推向了新高度,成为真正贴近用户日常使用习惯的里程碑之作。
回顾三星折叠屏的发展历程,每一代产品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。从初代 Galaxy Fold 的技术破冰,到如今的 Galaxy Z Fold7,经过六代产品的迭代进化,三星在耐用性提升、铰链机制改进和用户体验打磨上从未停歇。与初代Galaxy Fold 相比,Galaxy Z Fold7 的机身厚度减少了48%,并且经过对内部机械结构、外部形态设计的精心雕琢,最终成就了这款三星史上最纤薄、最轻巧、最便于携带的折叠屏设备。
折叠屏设备的构造远比传统直板智能手机更复杂:屏幕反复折叠、展开需要保持出色的耐用性;外屏和铰链的存在会极大限制电池布局以及内部结构设计;复杂结构下还要保证出色的便携性等等。为实现超轻薄、耐用且设计精巧的形态,三星聚焦铰链、屏幕及外部材料三大关键领域,进行创新与优化,Galaxy Z Fold7便是这些努力后的集大成者。
在铰链方面,Galaxy Z Fold7 的超薄精工装甲铰链实现了显著突破,比上一代薄27%、轻43%、窄12%。为此,三星重新设计了铰链组件、材料和内部结构,降低关键旋转和支撑部件厚度的同时,保持了用户超长用机周期下所需的精度和强度。采用的水滴形设计和多轨道结构,能在折叠时最小化缝隙,通过均匀分散应力增强耐用性,且有效减少折叠数千次后的折痕。
值得一提的是,Galaxy Z Fold7铰链采用了全新的分体式结构。不同于Galaxy Z Fold6等早期机型将支撑和旋转功能集成在一个细长结构中,Galaxy Z Fold7显示屏由固定中心条支撑,使得旋转翼板被缩短。这一改变不仅消除了不必要的内部空间,提高结构稳定性,还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。同时,铰链内部空间更大,使得翼板折叠时能向外展开形成理想水滴形状,减少对显示屏的压力,将可见折痕减少多达30%。
屏幕也是实现折叠屏手机极致轻薄的关键。Galaxy Z Fold7的主屏幕比 Galaxy Z Fold6薄39%。折叠屏的主显示屏由UTG、PSA、面板和网格层等多层材料构成,每个元件都经过优化以兼顾性能和紧凑性。其中,Galaxy Z Fold7最大的改进是将之前的碳纤维层替换为钛金属层,增强显示屏底部强度的同时也实现了更薄的设计。
此外,Galaxy Z Fold7在屏幕上还有诸多优化和改进。如UTG超薄柔性玻璃厚度增加50%,有助于减少折痕和表面不平整的问题;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展平处理并添加新缓冲组件,同时采用新型粘合剂,在保持粘合强度的同时减少厚度,防止折叠展开过程中造成损坏。
相机方面,为将2亿像素超清镜头融入更纤薄的机身,三星相机工程师重新设计了相机结构,让镜头厚度减少了18%。三星还打造了超薄马达单元,令Galaxy Z Fold7能够成功搭载三星迄今最纤薄的2亿像素广角摄像头,并且其性能与 Galaxy S25 Ultra 上的相机同样出色。
从 2008 年的技术探索到如今 Galaxy Z Fold7的推出,三星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,致力于有意义的创新,不仅在硬件上持续突破,更在用户体验与AI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上不断发力。三星Galaxy Z Fold7的到来,不仅是折叠屏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,更为用户带来了更轻薄、更耐用、更贴合日常使用的折叠屏体验,也为整个折叠屏市场树立了新的标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