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书不“卷” 618,我们一点也不惊讶

sands金沙游戏官网
2025
05/22
20:12
分享
评论

今年 618 比往年来得更早,才五月中旬淘宝、京东、抖音就已经为购物节激战一周了。

但你有没有发现,在其他平台为 618 狂欢时,小红书格外静悄悄,既没有上线相关活动,也没有宣传相应的促销玩法。

难道小红书今年准备 " 放弃 " 618 了吗?

运营社通过旗下运营操盘手俱乐部会员处得到的消息是:小红书电商今年确实不准备以 618 为核心概念进行大促了。

取而代之的是,在最近小红书新推出了一个名为 " 友好市集 " 的活动,针对成立 3 年内的新锐商家,提供大额补贴、流量倾斜等奖励。

小红书为什么不看好 618 呢?难道小红书准备放弃闭环电商了吗?

小红书 " 放弃 " 618,我们一点也不惊讶

意识到小红书今年不准备备战 618 后,很多商家都感到震惊,运营社却丝毫不惊讶。

其实一切早有征兆。

5 月 7 日,小红书和淘宝天猫达成战略合作,重点推出 " 红猫计划 ",宣布双方进一步开放融合,打通在小红书种草,在淘宝天猫购买的全链路,共同助推品牌商家生意增长。

该合作的重点在于,双方首次打开效果广告链路,共同新增笔记下方 " 广告挂链 " 功能,品牌在小红书投放内容后,可直接转跳淘宝天猫。

双方达成合作不久后,有媒体爆出京东也将与小红书达成合作,合作方式大致与 " 红猫计划 " 类似,小红书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商品链接直接转跳至京东页面。

在 618 大促前夕,小红书为何愿意将站内宝贵的电商人群 " 拱手相让 "?

答案很可能是,小红书很早就不准备以 618 为核心做大促了,与其白白浪费流量,不如与京东、淘宝合作,既能满足站内用户 " 从种草到拔草 " 的消费需求,还能把广告费赚到手。

另外,运营社还针对 " 小红书是不是准备放弃 618 了?" 这个话题与多位小红书电商商家进行了交流,几位操盘手都不觉得意外。

比如服装领域的商家小飞(化名)就直接表示,小红书的大促氛围不算浓厚," 我们在小红书做了好几年,很少见到大促明显爆发,但在其他渠道确实有机会增长 2~3 倍。"

小飞是一位布局全平台的产业带商家,他每月在小红书的生意在 500 万元左右,在他看来,用户对不同电商平台的认知有明显差异,小红书种草优势明显,但天猫、京东等渠道大促基因更强。

在此基础上,虽然小红书闭环电商最近几年进步明显,增速惊人,但在基础设施上较淘宝、京东还是有差距。" 所以我们往往在大促期间更愿意把精力放在其他平台。"

另一位消费领域的品牌操盘手莎莎(化名)也有类似的想法,她发现 618 等大促临近时,品牌在小红书的生意没有大涨,搜索量却激增。她会在大促前,在小红书为品牌铺垫大量种草内容,但真正的成交核心阵地还是在更传统的货架电商平台。

运营社认为,与其说小红书 " 放弃 " 618,不如说他们是选择守好 " 种草阵地 ",不去与传统电商平台 " 卷 " 618 大促。

一般而言,在大促期间电商平台主要比拼三大能力:

1、SKU 丰富度,丰富的 SKU 能尽可能满足消费者大促期间的各类需求;

2、价格力,大促往往需要拼价格、比优惠机制,越便宜越有性价比越容易吸引消费者;

3、头部主播的数量及惊为人天的带货能力。

以上三点,小红书均不占优势。

除此之外,618 一年不如一年,消费者对大促的热情直线下降,也可能导致小红书内部下调了对 618 的重视程度。

星图数据显示,去年 618 期间,国内综合电商平台、直播电商平台的累计销售额为 7428 亿元,同比下降 7%。这是 618 诞生十几年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。

618 对消费者、商家,乃至平台的重要性都在明显下降,这个时候小红书选择 " 放弃 " 618,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。

小红书 " 放弃 " 618,商家如何应对?

平台不再重视 618,但很多商家却不愿意错过。这时候商家该如何应对呢?

前几天,运营社旗下操盘手俱乐部针对 618 相关话题举办了一场夜话会,其中不少商家的动作或许可以参考。

1)在小红书做种草,在天猫京东做收割

莎莎是某消费领域头部品牌的电商操盘手,过去一年他们在小红书的销售额达数千万元,是小红书上同类目的 Top 级商家。

但她告诉运营社,如果单纯聚焦小红书电商大促,带来的价值可能一般," 我们并不会在大促月(5、6 月)给小红书电商设定很高的销售目标,更倾向于平销,在大促期间会更侧重于做种草。"

莎莎所在的品牌主要售卖的是消费领域的标品,从她经历的三次大促来看,每次大促期间,都能明显看到品牌相关的搜索词在小红书上疯涨,但销售额却很难上去,这是顾客的消费习惯导致的——她们通常会在某个平台先种草一个产品或品牌,然后去小红书上验证品牌的口碑,验证完再回到像天猫这种大促心智强的平台购买。

" 综合来看小红书电商在大促月里其实并不占优势,容易流失到其他平台。"

但是在小红书做种草对莎莎负责的品牌非常重要,因为品牌的核心人群(资深中产、精致妈妈、新锐白领)在小红书上非常活跃。

所以每次大促前,她们都会重点在小红书上做内容投放,主要包括两部分:一部分是邀请 KOL 去做破圈种草,让更多人看到产品;另一部分是重点做搜索承接的内容,占领搜索词,方便消费者在搜索时能看到品牌。

总体看来,她们主要在大促前通过小红书蓄水,为品牌积攒的人群和消费需求,推动全渠道的生意增长。

2)利好主理人带货,有人靠大促在小红书爆发 3~4 倍

与莎莎不看好大促交易爆发不同,塞塞则认为大促是小红书主理人破圈的好机会。

塞塞是青让传媒的创始人(小红书 Top 级服务商),他与多位小红书头部主理人建立了合作关系,也曾在过往的多次大促中帮助不少主理人实现了爆发。

比如 @周琪 CHOWKI 是一位女装主理人博主,粉丝有 25.9 万,在 2023 年冬天时她的月销售额一直无法突破 500 万元,难以达到头部商家的门槛。次年女生节大促期间,她以春季上新的契机,借助大促节点,通过 " 内容 + 投流 + 直播 " 等组合拳,实现了订单爆发,当月 GMV 直接突破了 1000 万,是过往的 3 倍。

类似靠大促打出名号的主理人在小红书不胜枚举,塞塞认为,无论平台是否重视,大促对主打主理人模式的商家而言都是不可错过的好机会。

具体而言,他认为商家在小红书做大促有三个核心要点:

第一,内容要做得更重。

一般而言,大促期间商家相对更内卷,所以主理人想要脱颖而出必须在内容层面发的比平时更多、更好。

比如主理人账号以往一周发 3~4 篇笔记,大促周期内则最好做到日更,将预热和笔记内容做扎实,最好能够提前为直播间积攒粉丝和私域用户,为大促爆发提供底气。

第二,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,大胆投放。

塞塞告诉运营社,他们主要服务女装和珠宝类商家,他们的策略是即便大促也不会下调产品价格,因为核心消费人群主要是中产,价格不是她们最关心的因素。

也因此塞塞会把预算全挪到投放端,在做好内容的前提下提前投放,尽早去抢占人群和流量。

另外,618 结束后,大部分商家不会继续投流了,塞塞则认为这反而是不错的好时机,流量竞争相对较小,他们仍会持续投流。核心逻辑是他们主攻时尚行业,很多消费者在大促结束后依然有消费需求,只要产品足够有吸引力她们也愿意持续消费。

3)有平台活动就报名,主打 " 蹭氛围 "

前两位操盘手均针对 618 大促有明确的规划和清晰的运营思路,还有一类商家则显得 " 佛系 " 很多。

小飞是某服饰产业带的源头商家,在供应链上具备显著优势。他曾在夜话会中,直言不讳地表示感受不到小红书大促期间的流量变化,但转化率会稍微提高。

他的应对策略也比较简单:有活动就报名,主打 " 蹭氛围 "。

具体而言,对于平台发起的各类活动,他都会积极响应,比如给产品加大促标签,在直播间增加营销噱头等。但他不会因为大促而打 " 价格战 ",也不会特地输出差异化的内容和定价," 比起大促,我们在小红书还是更看好日常表现。"

小红书是要放弃闭环电商了吗?

先是对淘宝、京东开放电商流量,再又 " 放弃 " 618,难道小红书不准备做闭环电商了吗?

答案可能没这么简单。

首先是 " 红猫计划 " 其实有严格的体量门槛和品类要求,目前只针对美妆、个护、母婴亲子、家清、户外运动和大健康等类目开放。

这些类目的共同特点是标品占比多,且在站内交易 GMV 表现相对一般,是小红书电商 " 难啃 " 的硬骨头。

而服装、珠宝配饰、养生等表现突出的类目,小红书是不愿意对外部放开的。

由此运营社推断,对外开放电商流量,是小红书在商业化(主要指广告费)与长期发展(闭环电商)之间的一个折中选择。

小红书并非放弃闭环电商,而是在探索一条适合的协同之路。

现阶段小红书的核心还是构建种草生态,培养消费者在小红书种草的心智,对待交易的态度则是:自己先搞定相对容易的类目(服饰、珠宝),把相对难交付的类目给到合作伙伴去完成(大快消、大健康)。

另外,最近有操盘手针对小红书最近的变化在运营社知识星球发起了提问,他很纠结是否需要因为 " 红猫计划 " 改变自己的开店策略。

运营社认为," 红猫计划 " 对小体量商家影响很小,因为平台除了限制类目以外,对体量要求也很高,如果没达到要求门槛就没必要在意 " 红猫计划 " 了,而应该把重心放在小红书闭环电商,比如最近新推出了笔记评论区挂商品链接的功能,进一步缩短了站内转化链路,对商家而言可能是新机会。

如果是体量较大的天猫商家,且本身有投流预算,则可以省去在小红书开店的步骤,直接在小红书种草,最终在天猫拔草。

来源:运营研究社

THE END
广告、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
免责声明: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;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金沙手机网投app 的观点和立场。

相关热点

相关推荐

1
3